English

绿色奥运的启示

2000-09-3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

昨天下午,本届奥运会组委会请有关人士给各国记者上了一课,主要内容就是宣讲澳大利亚本次“绿色奥运”的经验。

“绿色奥运”这个词本身很诱人,非常能体现现代人与自然界相融合的要求。澳大利亚组委会所提出的“不要做奥运的奴隶”的说法,就是澳大利亚人举办本次奥运会的主要创意之一。

有关人员说,这次悉尼奥运会将奥运村建在这个偏僻一点的地方,而不是建在离悉尼城市中心很近的地点,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悉尼城市建设的考虑。目前的很多建筑,一待奥运会开完后就要拆除,所以奥运会的举办不会影响悉尼整个城市今后的发展。

比如目前各国记者们工作的新闻中心,原来是一个牛圈,很宽敞,稍加加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而且再把它变回去也不难,据说只要奥运会一结束,本地人就要把新闻中心恢复为本来面貌。

记者村原来是一个大医院,旁边是一片墓地。每天早上,记者们就从墓地边出发,到奥运村去采集新闻,晚上再回到墓地旁边来。这是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路线,从生命静止的地方出发,到生命最活跃的地方去,然后重归静止。

可是这样的安排也使人感到了不便。首先是认路的问题,记者村里的道路山重水复,远没有在饭店里上下楼方便。一天晚上,记者在村里迷失了方向,请当地的司机帮忙,谁知他也一连绕了几个圈,还是找不到。最后,记者请他把车开到大门口,顺着每天走的一条大路才算回了“家”。再有就是从选手村、记者村到赛场的交通问题。今天的班车上,司机就告诉记者,奥运期间悉尼车多人多,没有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已是一件好事了。当然,小的误时误事是免不了的,比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召开的几次新闻发布会,都因司机不认识路而推迟了很久。

一位曾看过开幕式的观众说:“从体育场里出来,我一直在走,但是发现始终是绕圈子,走不了多远。”

看来,绿色奥运也要适可而止,一味地绿下去,让我们这些着急干活的人眼都绿了。(本报悉尼9月29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